Wednesday, July 25, 2007

自我價值歸零

運詩人大作《單向街》提到作者高中一位同學,名字乾脆便叫美女。有這麼一段:

我在她身邊,意外窺得雲頂世界,讓我以後連後天美女也懶得做了,一種認清事實的停滯,十幾年過去,如今再把我裝回高中制服的殼裡,也不會太兀突。

以前總相信,成長中我們總會遇上自我價值歸零的機遇。那一刻,像雷電擊中腦袋,忽然恁地清楚,即使再努力一千年一百世,我們都無法到達那個水平,某個境界。有些東西我們永不會得到,某種人我們永遠不是。

那是確認天才橫在你面前的一刻。學音樂的人遇上莫扎特;讀哲學的人遇上康德;二十世紀後期第一次看達利的真跡......這是第一重瞠目結舌,自慚形穢,從未想過自己是如此不值一提,在滿天繁星下人的緲小;高達面前還拍甚麼電影?

之後繼續碰見超越自己的人,老師?老闆?優秀的同輩以至晚輩?不得不謙遜下來,不得不噤聲。每一次沉默,是超我的膨脹,現實原則(暫時)蓋過快樂原則。

超我壓倒本我,自我起來調節,可能是這一範疇以後的停滯,如運詩人所說,也可以是另一範疇,以至原地的奮起。當一個人曉得自己怎樣努力也不過如是,哀兵之下,毫無壓力,每每飄過萬重山,不知不覺間已上層樓。

好一段時間,我以為這是進學的常數。

直至我接觸多了所謂後現代,又或者說得清楚點,是標竊「後現代」之名而恣意放縱的時代之風。

根據那有名的分析,這個時代之風的特徵便是:超我遲遲不建立,又或者,超我和本我和解。自我價值歸零的一刻,不斷被延擱,即使到來了,當事人和友儕也會忙不迭的施加安慰:不!你很好啊,你有很多優點,他們也沒怎麼,你也遲早能做到.......

我們遲遲不確認自己的不濟。把現實上種種失敗慣性歸因於環境,把別人的成功也歸因於時勢造英雄。

英雄總需要時勢,正如天才總需要周遭的人,作陪襯,作明吹捧實剝削的圍剿,但我們圍剿的同時,每每同時確認他們的優越,他們愈優越,我們被擊敗得愈痛快。--這種優越,是實質的。

而自己的不堪,那歸於零的虛無荒地,那重新出發的機遇,那置諸死而後生的可能,因而也變得實在。

置諸死地,是真的會死去,不是為了去生,策略地先死一死。這種滑頭,進學的階梯該沒有位置吧。

但,我們的時代,難道不便是充斥著這類滑頭嗎?

Labels:

Monday, July 23, 2007

給艾歌

記憶之前
出發之外
別過臉面對錯的方向
然後遇上

那個甚麼女人
說著物質世界的沉重
和心靈的氫氣球
你的書頁呢?

大抵全無告別信息的一種姿態
才是值得我們記下的

Labels:

philosopher and philosophiser

李天命的詩集《寒武紀》出修訂版,重新提醒世人他的詩人身份,因而便再談起古代詩人和哲學家的對立。這種對立當然是很希臘的,在東方思想界,兩個身份似乎沒有甚麼矛盾。

然後,有人便拋出哲人這個名詞。

說李天命是哲學教師、哲學工作者,沒有人會不同意,說他是哲學家,雖有爭議,但大抵沒多大問題。但哲人嘛,總覺得有點怪怪的......

哲學家作為大學裡的或文化界的一門專業,需要有著作發表,需要有觀點提出,這些著作和觀點可以是很技術性的,可以是很抽象的。它們不需要關乎人生倫理或形而上命題。

但哲人,似乎總要為貞定宇宙人生,提供一點甚麼,作出一點貢獻?

理查羅蒂把哲學降格為提升生活品味的活動,但卻提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動詞:哲化--philosophise。

如果專業哲學家,作為學者的哲學家霸佔了philosopher這名詞,為了區別,哲人可否稱作philosophiser呢?

Labels:

Friday, July 20, 2007

2006香港電影回顧出版

這一本據說和以往的回顧很不同,因為「裡面有九成文章是新寫」的。編者更呼籲大家要珍惜影評的發表空間,不要一方面大叫空間萎縮,一面有地方卻不發表。在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網頁,曾經有不少留言表達對某些影評過份詮釋論點牽強的不滿,而質疑影評的寫法,近年也愈不罕見。這說明甚麼呢?便是影評接收和影評生產之間,存在了不小的落差。生產者以為自己所寫的東西沒有人看,自動減產;接收者則不接受產品的質與量。

這問題其實在回顧愈來愈薄也有點反映出來。

Labels: ,

岡田茉莉子的美

秋律溫泉
導演:吉田喜重  1962 彩色 113分鐘

生命的耗散總在不知不覺間,無明發動,愛情變成殘酷折磨的藉口。以一段愛情故事反映日本戰後十二年的社會變遷,吉田喜重那嚴肅中經營的美學,無負其跟大島渚、今村昌平並稱日本新浪潮闖將的令名。男女主角四次相遇,由男的企圖自殺為女所救,到致命吸引,始亂終棄;一個本來充滿生命熱情的女子反而走上自毀之路,看得人心碎復心醉;女主角岡田茉莉子清楚告訴你甚麼是不可方物,喜歡《浮雲》裡的她,更不能不看她這裡仿似遇上生命火花的演出。電影公映翌年她下嫁吉田,更成就了日本影壇一大美談。

Labels:

Monday, July 16, 2007

牌面不是一切

不能相信,阿根廷會輸了南美國家杯,而且以這一個比數

這麼一個陣容,可以說是近年阿根廷的夢幻組合,教練是 Alfio Basile;艾耶拉、華朗、列基美、迪維斯、美斯三代人同場獻技,連艾瑪和基斯普也要做後備,相反,對手巴西只不過半力出擊,結果居然大勝三比零。

人們再一次明白足球是甚麼一回事了。

Labels:

Tuesday, July 10, 2007

金牛座的花,獅子座的愛麗絲

因為《Huola Girls》的關係,重看了《花與愛麗絲》,發現鈴木杏原來是金牛座,蒼井優原來是獅子座,而花與愛麗絲之間的友情,便是金牛座與獅子座的關係啊。

蒼井優比鈴木杏還大兩歲,但鈴木杏據說要拍脫戲了。很多人笑她肥,更多人說她已out了。

事實上,《頭文字D》已不知令她成為電影的負資產還是電影成為她的負資產。

真是殘酷的星座/現實啊。

(相片中的蒼井優像煞了我一位劇場朋友。)

Labels: ,

Monday, July 02, 2007

楊德昌......

剛說完紀念香港主權移交十周年不如寄念家駒離世周年,楊德昌便去了,怎麼可能呢?今天仍常和人提起當年西門町街頭他和侯孝賢、詹宏志和吳念真的合照,說他們才是真正的文化界「四大天王」(如果真是要用這樣的稱號)。怎麼可能呢?
以後,《追風》,只能隨風了?

Label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