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行者
Fragments of thought on/of stalker
Saturday, October 28, 2006
Friday, October 27, 2006
繪畫的玄與圓
繪畫自哪裡開始?空白畫布上某一點?畫板上第一抹顏色?畫家一瞬一念?抑或,在面對創作深淵時,不得不動容的那一刻?
原諒我,去年去看香港藝術館「心符--韓志勳的藝術」畫展,想的全是這個根源問題;那裡展出本地畫壇名宿韓志勳六十年代至零年頭的作品,一個又一個的圓,有文字托底的,沒文字托底的;工整的,渾然的,抽象的,超現實的,有序的,有力的甚至有實物的車輪,放到畫布上......官方說,這是畫家的「心符」。
展場的符號不能說不多,其中一種是畫家的詩,大抵可以視之為欣賞其畫作的文字導引;更直接的當然是畫題;英文畫題多是視覺的延伸和詮釋,而中文畫題則意在弦上,仿要一飛沖天,也如天外飛回,似是偶爾相聯的靈感,呼喚更行更遠的意境。(未央/恆淵/時積/濡偈......這些名字,你會想起甚麼?)
「獨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。」這是老子對道體的描繪;圓,恰好是道最常見的形象符號;圓,乃有周行,之所以不殆,是因為去而能返。畫家的圓,之所以愈看愈覺踏實,也正因這種去而復返吧。
眼前的圓象,還有往往直穿圓中的光柱,你一定會想起陰戶,而且是黑黑的,濕濕的,一層層打開的,撞來情色中的救贖,生機的躍動和起源。(「谷神不死,是為玄牝。玄牝之門,是為天地根。」)
道,是一切起源,當然也包括了繪畫,但,如果沒有圓中的裂縫,圓始終是未打開的宇宙卵,根本不會有創作/生育帶來的激動和愉悅。
但打開了,放出去,不能不回來。而弔詭的是,這回來,未嘗不同時是放開。--展場一角的文字寫道:(到了一個階段,)哲學的圓沒有了,實體的圓也沒有了,剩下的是胸臆間那股洶湧。(大意)
畫家中風之後的作品,反而好像更流動,因為那圓經過高度抽象化之後再動了,這動是放下那圓本身的完美性,放下理念之後活過來的,澎湃的生命動力本身;這動是回來的動。
在畫家和作品之間,在作品和觀眾之間,都橫著一道深淵,因著這道深淵,滿足難以達成,詮釋得以發動。創作/詮釋的衝動在深淵冒現的洶湧光流中產生了,有些人因此想一頭栽進去,有些人則後退數步,開始尋找他/她的第一個符號。
Labels: Taoism
Monday, October 23, 2006
鏡裡的男孩(摘錄)
很多年之後,還是記得《地下情》(1986)的沉鬱和墮陷。不知何解,以只看過一次的影片來說,最深刻的印象非關男主角梁朝偉或患絕症的警官周潤發,而是出場不久便死掉的蔡琴。不知何解,她彷彿延續著來自另一部電影(對不起,的確是《青梅竹馬》)的氣氛,片首她的攬鏡自照,一個正在下沉的「女人」,我視之為關錦鵬的風格簽字。當然這到後來方了然。
《藍宇》(2002)是這樣開始的:前閃的幕後音之後,暗影流動的斗室,漢東(楊軍)對鏡使用電動鬚刨,鏡子反照出床上睡著的半裸男人。觀眾看不清那人是誰,但下一個一而再在不同房中不同鏡內出現的,肯定是藍宇(婁燁)。故事的主人翁是鏡中男孩!電影中段漢東和藍宇重逢,漢東問藍宇是否記得這記得哪時,問者臉朝左的盯著畫外人,而畫外人只能反映在鏡中,幽幽答得含蓄,數分鐘後漢東便不能自持的摟著男孩,說不知為何當初自己會讓他走。
漢東無論怎樣也保不住藍宇的,兩人終須死別。剩下的只不過是「我覺得你一直沒有離開」的自我安慰。
......
(原文題為《鏡裡的男孩--閞錦鵬電影的欲望構作》,約三千字)
Labels: cinema
Sunday, October 15, 2006
自戀的命運
正如去年的《潛行之恨,或愛》,這裡的一些文字經整理後會結集,題為《自戀的命運》,十二月一日交由文星文化教育協會出版。部份相關文章已於本部落格刪走。
新書目次如下:
(一)自戀
完全自戀
a的夢
Desperado
nana,貓狗,影與窗
首先是一朵花
電影便是魔鏡
鏡象與自戀
自戀
病態自戀
自戀.憂鬱.死亡
戀的驗證
鄉愁的另一種雙向性
不存在自戀?
(二)自由
失去沒有的東西
欠缺
憂鬱
古之善抗憂鬱者
沒有永恆?
自由作為內在的不可能
「獨立自主」的貓
人是x1,不是x2
遊戲何為
不認真地認真,認真地不認真
理想的不自由
(三)自然
至人潛行不空
迂迴與進入
x for x’s sake
道生一
道通一
虛一而靜與天籟
和大怨必有餘怨
寬恕的條件
寬恕的解構
恕道
順任自然--順從一種封閉性?
常道不遍
(四)觀看
相傳作為文學類比的電影
你看我看你
溝口健二望向女性的眼睛
(五)命運
塔羅牌中尋找女權
術數的局限
神秘學的公開
(六)快樂
快落城市
比兌
有所感,有所愛
沒有永恆
艮其背
代跋:蒙田與老子
Labels: not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