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November 24, 2007

命名從來是一種策略

一名外國時裝設計師最近評論香港人的時尚和衣著文化。他發現,日本和香港其實很相似,都是追隨歐洲的趨勢轉轉轉,但日本人似乎較清楚自己的身體,能穿出一種屬於他們自己的風格,香港人呢,則只會盲目跟風……

一個他可能其實也心知肚明卻不忍心說出來的殘酷現實是:香港不單跟歐仿美,他們更願意唯東洋是尚!不止一次聽過年輕的新潮男女這樣說:「總覺得日本人漂亮一點。」

換言之,如果日本算是抄襲的話,香港流行文化可能連二手也不是。在這個意義底下,也許沒有人會找到理由不去讀讀湯禎兆的最新作品《命名日本》,尤其是連當大學通識課程也和你分享「Ga妹是怎樣煉成的」。

《命名日本》是作者繼《AV現場》和《整形日本》再上層樓之作。「再上層樓」,意味一種調適上遂,而非只是平路前進。確然,在大家都可輕易在華文互聯網上查找到何謂「M型社會」、「腐女」之際,當「達人」成為廣告宣傳標語,新樓盤叫「都市駅」,卡夫卡都可能被演繹成「電車男」之時,我們實有必要在認識和簡易分析的階段向上攀升,尋找日本流行文化術語的深層解碼器。

《命名日本》突出「命名」的論述權力向度,用「容易命名的女人」、「男人的名字就是苦」和「消費男女的文化原象」把文章分為三個部份,用容易吸引讀者的符號分類,包裝其實頗為紛紜繁雜的論述對象,不得不說作者即席示範了命名遊戲的玩法。為了深化思考,湯禎兆還分別對應三個部份安插了三場對談:和陳效能談女人;和梁款(吳俊雄)談男人(為甚麼天生不是女人);和呂大樂直接談命名。

是的,命名從來是一種策略,一種九十年代興起的日本流行文化常見漢字只不過是高手手下,「傷人立死」的「飛花落葉」。從一開始,《命名日本》的編排和發聲者(包括寫導言的張彧暋)便打正旗號,明示你看的不止關於日本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;項莊舞劍,志在沛公。說的是日本,時時刻刻提醒讀者的,卻是香港和台灣的潛在指涉。如果你把它視為一本文化資治通鑑,鑑日知台,鑑明辨港,不能不說中正作者和出版社下懷。而這,當然也是關乎消費的權力關係。

畢竟,正如李照興所說:「命名策略不過是早期抗爭柀斧,自從政治正確命名漸漸變作笑話之後(我的貓不叫寵物,要叫「非人類同屋夥伴」),我們就知道命名的作用力有限,又要尋求新策略!」《命名日本》,何嘗不可視為讀者尋找自己新策略的起步?

Labels:

Friday, November 23, 2007

《行者之錯步》解讀《老子》的先後次序

書名:行者之錯步--誤解老子.悟解老學
出版: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
售價:港幣六十元
ISBN 978-962-8971-21-3

目錄及出版感想
塵翎推介
明報星期日書版介紹 (後備)
文匯報鄭政恆書評
文匯報書版介紹
一名儒商的百寶箱內藏品
馬暗女讀後感
笑喜讀後感

1. 使我介然有知,行於大道,唯施是畏。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。朝甚除,田甚蕪,倉甚虛。服文采,帶利劍,厭飲食,財貨有餘,是謂盜夸。非道也哉!(第五十三章)
2. 古之善為士者,微妙玄達,深不可識;夫唯不可識,故強為之容。豫兮若冬涉川;猶兮若畏四隣;儼兮其若客,渙兮若冰釋;敦兮其若樸,混兮其若濁。(孰能濁以靜之徐清,孰能安以動之徐生。保此道者,不欲盈,夫唯不盈,故蔽不新成。)(第十五章)
3. 絕學無憂。唯之與呵,相去幾何?善之與惡,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不可以不畏人。荒兮其未央哉!眾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春登台,我獨泊兮其未兆,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,纍纍兮若無所歸。眾人皆有餘,而我獨若遺。我愚人之心也哉,沌沌兮。俗人昭昭,我獨昏昏;俗人察察,我獨悶悶。澹兮其若海,飄兮若無所止。眾人皆有餘,我獨頑似鄙。我獨異於人,而貴食母。(第二十章)
4. 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謀,其脆易判(破),其幾(微)易散。為之於未有,治之於未亂。合抱之木,生於毫末,九層之台,起於累土,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,無執故無失。慎終若始,則無敗事。人之敗也(民之從事),常於幾成而敗之。是以聖人欲不欲,不貴難得之貨,學不學,復眾之所過,是以能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。(第六十四章)
5. 為無為,事無事,味無味。大,小之;(多,少之。報怨以德。圖難乎於其易,為大乎於其細。天下難事必作於易,天下大事必作於細。是以聖人終不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輕諾必寡信,)多易必多難。是以聖人猶難之,故終無難。(第六十三章)
6. 善行者無轍跡,善言者無瑕讁,善數者不用籌策,善閉者無關鍵而不可開,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。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無棄人;物無棄財(常善救物,故無棄物),是謂襲明。故善人,善人之師;不善人,善人之資。不貴其師,不愛其資,雖智大迷。是謂妙要。(第二十七章)
7. 道,可道,非常道;名,可名,非常名。無名,天地之始;有名,萬物之母。常無欲,以觀其妙;常有欲,以觀其皦。兩者同出,異名同謂,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(此兩者,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,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)。(第一章)
8. 谷神不死,是為玄牝,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。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。(第四章)
9. 至虛,恆也。守中,篤也。萬物旁作,居以須復。天道員員,各復其根。(致虛極,守靜篤。萬物並作,吾以觀復。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。)歸根曰靜,是謂復命。復命曰常。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。妄作,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沒身不殆。(第十六章)
10. (天下有道,則走馬以糞;天下無道,則戎馬生於郊。)禍莫大於不知足(甚欲),咎莫大於欲得。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(第四十六章)
11. 知不知,上。不知知,病。(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)是以聖人之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(第七十一章)
12. 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,而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言有宗,事有君。夫唯無知,是以不我知。知我者希,則我貴矣。是以聖人被褐懷玉。(第七十章)
13. 不出戶,知天下;不窺牖,見天道。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。是以聖人不行而知,不見而名,不為而成。(第四十七章)
14. 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,無為而無不為(,取天下常以無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)。(第四十八章)
15. 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閉其兌,塞其門,和其光,同其塵,挫其銳,解其紛,是謂玄同。故不可得而親,亦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亦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以貴,亦不可得以賤。故為天下貴。(第五十六章)
16. (天下有始,以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;既得其子,復守其母,沒身不殆。)塞其兌,閉其門,終身不勤(危);開其兌,濟(賽)其事,終身不救。(見小曰明,守柔曰強。用其光,復歸其明,無遺身殃,是謂襲常。)(第五十二章)
17. 勇於敢則殺,勇於不敢者活。此兩者,或利或害。天之所惡,孰知其故?(是以聖人猶難之。)天之道,不戰(爭)而善勝,不言而自應,不召而自來,坦(繟然)而善謀。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。(第七十三章)
18. 出生入死。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。民之生生(人之生),動之死地,亦十有三。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。蓋聞善攝生者,陸行不遇兕虎,入軍不被兵革(甲兵),兕無揣(投)其角,虎無所措其爪,兵無所容其刃。夫何故,以其無死地。(第五十章)
19. 民之饑,以其上食稅之多,是以饑。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,是以難治。民之輕死,以其求生之厚,是以輕死。夫唯無以生為者,是賢貴生。(第七十五章)
20. 天長地久。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是以聖人後(退)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以(不以)其無私耶,故能成其私?(第七章)
21. 希言自然。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。孰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況於人乎?故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;德者,同於德;失者,同於失。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樂得之;同於失者,失亦樂得之。(第二十三章)
22. 知人者智,自知曰明。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知足者富,強行者有志,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(忘)者壽。(第三十三章)
23. 治人事天,莫若嗇。夫唯嗇,是以(謂)早服,早服謂之重積德,重積德則無不克,無不克則莫知其極,莫知其極可以有國,有國之母可以長久。是謂根深柢固,長生久視之道。(第五十九章)
24. 善建者不拔,善保(抱)者不脫,子孫以其祭祀不輟。修之於身,其德乃真;修之於家,其德有餘;修之於鄉,其德乃長;修之於國,其德乃豐;修之於天下,其德乃普。以身觀身,以家觀家,以鄉觀鄉,以國觀國,以天下觀天下。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?以此。(第五十四章)
25. 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善者不多(辯),多(辯)者不善。聖人無積。既以為人,己愈有;既以予人,己愈多。故天之道,利而不害;人(聖人)之道,為而不爭。(第八十一章)
26. 寵辱若驚,貴大患若身。何謂寵辱(若驚)?寵(為上,辱)為下,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?是謂寵辱若驚。何謂貴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,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?故貴以身為天下,若可託天下,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寄天下。(第十三章)
27. 名與身孰親?身與貨孰多?得與亡孰病?甚愛必大費,厚藏必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(第四十四章)
28. 載營魄而抱一,能無離乎?專氣致柔,能嬰兒乎?滌除玄覽,能無疵乎?愛國治民,能無為(知)乎?天門開闔,能為雌乎?明白四達,能無知(為)乎?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(第十章)
29. 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。蜂蠆虺蛇不螫,攫鳥猛獸不扣(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),骨弱筋柔而捉(握)固。未知牝牡之合而怒(全作),精之至也;終日號而不憂,和之至也。(知)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強,心使氣曰強。物壯則老,是謂不道。(不道早已。)(第五十五章)
30. 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;聖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天地之間,其猶橐籥乎!虛而不屈,動而愈出。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。(第五章)
31. 太上,下知有之。其次,親之譽之。其次,畏之。其次,侮之。信不足,有不信焉。悠兮其貴言。功成事遂,而百姓謂我自然。(第十七章)
32. 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(谿)。為天下溪,常德不離。常德不離,復歸嬰兒。知其白(榮)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復歸於無極。樸散則為器,聖人用之以為官長。故大制不割。(第二十八章)
33. 三十輻共一轂,當其無,有車之用;埏埴以為器,當其無,有器之用;鑿戶牖以為室,當其無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。(第十一章)
34. 反者,道之動;弱者,道之用。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(第四十章)
35. 天之道,其猶張弓乎?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;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。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,人之道,則不然,損不足而奉有餘。孰能有餘以奉天下?唯有道者。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賢。(第七十七章)
36. 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。揣而銳之,不可長保。金玉滿堂,莫之能守,富貴而驕,自遺其咎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(第九章)
37.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長短相形,高下相傾,音聲相和,前後相隨。聖人居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萬物作而不始(萬物作焉不辭),(生而不有,)為而不恃,(功)成而不居,夫唯不居,是以不去。(第二章)
38. 不尚賢,使民不爭,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盜,不見可欲,使民心不亂。是以聖人之治,虛其心,實其腹,弱其志,強其骨,常使民無知無欲,使夫智者不敢為,為無為(不為而已),則無不治。(第三章)
39. 古之善為道者,非以明民,將以愚之。民之難治,以其智(多)。以智治(知)國,國之賊;不以智治(知)國,國之福(德)。(常)知此兩者,亦稽式。常知稽式,是謂玄德。玄德深矣、遠矣。與物反矣,乃至大順。(第六十五章)
40.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,吾見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為也。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物或行或隨,或歔或吹,或強或羸,或挫或墮。是以聖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(第二十九章)
41. 以正治國,以奇治兵,以無事取天下。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。夫天下多諱忌而民彌叛(貧),民多利器而國滋昏,民多知(技巧)而奇物滋起;法物(令)滋彰,盜賊多有。是以聖人之言曰:我無事而民自富,我無為而民自化,我好靜而民自正,我欲不欲(無欲)而民自樸。(第五十七章)
42. 大道癈,有仁義;智慧出,生大偽;六親不和,有孝慈,國家昏亂,有忠臣。(第十八章)
43. 絕聖棄智(絕智棄辯/諞),民利百倍;絕仁棄義(絕化棄惡),民復孝慈,絕巧棄利,盜賊無有。此三者為文所不足,故令有所屬。見素抱樸,少欲寡私。(第十九章)
44. 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。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上德無為而無以為;(下德為之而無以為;)上仁為之而無以為;上義為之而有以為;上禮為之而莫之應,則攘臂以扔之。故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。夫禮者,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。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,居其實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。(第三十八章)
45. 民不畏威,則大威至矣。無狎其所居,無厭其所生。夫唯不厭,是以不厭。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,自愛不自貴。故去彼取此。(第七十二章)
46. 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?若民常畏死,而為奇者,吾得而殺之,孰敢?常有司殺者(殺),夫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斲。夫代大匠斲,有不傷其手矣。(第七十四章)
47. 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,難得之貨,令人行妨,馳騁田獵,令人心發狂。是以聖人之治,為腹不為目,故去彼取此。(第十二章)
48. 道常無為(道常無為而無不為)(道常無名)。候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化而欲作,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。夫亦將知足,知足以靜,萬物將自定(夫亦將無欲,不欲以靜,天地將自定)。(第三十七章)
49. 道常無名,樸。雖小,天下莫能臣也。候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賓。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(霖)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將知止,知止所以不殆。譬道之天下,猶百谷(小谷)之與江海。(第三十二章)
50. 江海之所以為百谷王,以其為百谷下,是以能為百谷王。聖人之在民上,以言下之;其在民前,以身後之。其在民上,民不厚(重);其在民前,民不害。天下樂進(推)而不厭。以其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(第六十六章)
51. 上善若(治)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(有靜)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夫唯不爭,故無尤。(通行本第八章)
52. 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。人之所惡,唯孤寡不穀,而王公以為稱。故物或損之而益,或益之而損。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。強梁者不得其死,吾將以為教父。(第四十二章)
53. 為士者不武,善戰者不怒,善勝敵者不與,善用人者為下。是謂不爭之德,是謂用人之力,是謂配天古之極。(第六十八章)
54. 善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。以其無以易之,弱之勝強,柔之勝剛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是以聖人云:受國之垢,是為社稷主;受國不祥,是為天下王。正言若反。(第七十八章)
55. 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堅強。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曰:堅強,死之徒;柔弱,生之徒。是以兵強則不勝,木強則兢(兵);強大居下,柔弱居上。(第七十六章)
56. 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無有入(於)無間,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。不言之教,無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(第四十三章)
57. 大國者下流,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。牝常以靜勝牡,以靜為下。故大國以下小國,則取小國;小國以下大國,則取大國。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大國不過欲兼畜人,小國不過欲入事人,夫兩者各得所欲,大者宜為下。(第六十一章)
58. 治大國若烹小鮮。以道莅天下,其鬼不神。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傷人。非其神不傷人,聖人亦不傷人。夫兩不相傷,故德交歸焉。(第六十章)
59. 重為輕根,靜為躁君。是以君子終日行,不離其輜重。雖有榮觀,燕處超然。奈何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於天下?輕則失本,躁則失君。(第二十六章)
60. 天下皆謂我大,似不肖。夫唯不肖,故能大(夫唯大,故似不肖)。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。我有三寶,持而寶之。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夫慈,故能勇;儉,故能廣;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長。今舍其慈,且勇;若其儉,且廣;舍其後,且先,則死矣。夫慈,以戰則勝,以守則固。天將建(救)之,以慈衛之。(第六十七章)
61. 聖人常無心(聖人無常心),以百姓心為心。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,德善。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,得信。聖人在天下歙歙,為天下渾其心,百姓皆注其耳目,聖人皆孩之。(第四十九章)
62. 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強天下。(師之所處,荊棘生焉: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。)善者果而已,不以取強。果而不伐,果而不驕,果而不矜,(果而不得已,)是謂果而不強。其事好還。(物壯則老,是謂不道,不道早已。)(第三十章)
63. (夫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惡之,故有道(有欲)者不居。)君子居則貴左,用兵則貴右。兵者,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,銛襲(恬淡)為上,(勝而)不美。美之,是樂殺人。夫樂殺人,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。故吉事上左,喪事上右。是以偏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,言以喪禮居之也。故殺人眾,則以悲哀泣之,戰勝則以喪禮居之。(第三十一章)
64. 用兵有言,吾不敢為主而為客,不敢進寸而退尺,是謂行無行,攘無臂,扔無敵,執無兵。禍莫大於輕敵,輕敵幾喪吾寶。故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。(第六十九章)65. 上士聞道,僅行於其中(勤而行之);中士聞道,若存(聞)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不大笑,不足以為道。是以建言有之:明道如昧,夷道如類,進道如退。上德如谷,大白如辱,廣德如不足,建德如偷,質真如渝,大方無隅,大器晚(慢)成,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,道褒(隱)無名。(夫唯道,善始且善成。)(第四十一章)
66. 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;大盈若沖,其用不窮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辯若訥。躁勝寒,靜勝熱,清靜以為天下正。(第四十五章)
67. 其政悶悶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。孰知其極?其無正?正復為奇,善復為妖。人之所迷,其日固久。是以聖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劌,直而不刺,光而不耀。(第五十八章)
68. 曲則全,枉則正(直)。洼則盈,敝則新。少則得,多則惑。是以聖人執一,以為天下牧(式)。不自示(見)故彰,不自見故明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故長。夫唯不爭,故莫能與之爭。故之所謂曲則全者,豈虛言哉?誠全歸之。(第二十二章)
69. 企者不立。(跨者不行。)自示(見)者不彰,自見者不明,自伐者無功,自矜者不長。其在道也,曰餘食贅行。物或惡之,故有道(有欲)者不居。(第二十四章)
70. 將欲翕之,必固張之;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;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;將欲奪之,必固與之。是謂微明。柔弱勝剛強,魚不可脫於淵。國之利器,不可以示人。(第三十六章)
71. 和大怨,必有餘怨,安可以為善。是以聖人執左契,而不貴於人。有德司契,無德司徹。天道無親,常與善人。(第七十九章)
72. 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勢(器)成之。是以萬物(莫不)尊道而貴德。道之尊,德之貴,夫莫之命(爵)而常自然。道生之,(德)畜之,長之,育之,亭之,毒之,養之,覆之。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(第五十一章)
73. 道者,萬物之注(奧),善人之寶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,尊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棄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卿(公),雖有拱璧以先駟馬,不如坐進此道。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?不謂求以得,有罪以免與?故為天下貴。(第六十二章)
74. 道沖(盅)而用之,或不盈。淵兮似萬物之宗。挫其銳,解其紛,和其光,同其塵。湛兮似或存。吾不知其之子,象帝之先。(第四章)
75. 視之不見名曰夷;聽之不聞名曰希;搏之不得名曰微。此三者不可致詰,故混而為一。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,繩繩不可名,復歸於無物。是謂無狀之狀,無物之象,是謂恍惚。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其後。執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能知古始,是謂道紀。(第十四章)
76. 執(設)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大。樂與餌,過客止。道之出口,淡乎其無味。視之不足見;聽之不足聞;用之不足既。(第三十五章)
77. 有狀(物)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獨立而不改,(周行而不殆,)可以為天下母。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:道;強為之名曰:大;大曰:逝;逝曰:遠;遠曰反。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國(域)中有四大,而王居其一焉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(第二十五章)
78. 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道之為物,唯恍唯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,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自古及今,其名不去,以閱(順)眾父。吾何以知眾父之然?以此。(第二十一章)
79. 昔之得一者。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而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盈,(萬物得一以生,)候王得一而為天下正。甚致之,天無以清將恐裂,地無以寧將恐發,神無以靈將恐歇,谷無以盈將恐竭,(萬物無以生將恐滅,)候王無以為正則恐蹶。故貴以賤為本,高以下為基,是以候王自謂孤寡不穀,此非以賤為本與?非乎?故致數輿無輿,不欲琭琭如玉,硌硌如石。(第三十九章)
80. 大道氾兮,其可左右。成功遂事而不名有;萬物歸焉而不為主,則常無欲,可名為小,萬物歸而不為主,可名為大。是以聖人之成其大。以其不為大,故能成其大。(第三十四章)

Labels:

Saturday, November 17, 2007

Prometeus - The Media Revolution

他覺得有趣,她覺得奇妙,我覺得心寒。對web2.0以至3.0的感覺,決定了我是老派的人。

Sunday, November 11, 2007

鐵三角──這個男兒故事真可怕(長版)

《鐵三角》事先張揚是一齣高手過招遊戲之作,徐克先拍一段,交由林嶺東接駁,最後由杜琪峯作結;一個故事,三重安排,註定任達華飾演的主角阿山人格分裂。觀眾因而看到了三個敘事可能,三個主題,三個次類型。

然而,這三個方向都最後又出奇地糾結在一起,拼合了一幅令人心膽俱碎的圖象。

遊戲規則預先擺了出來,剪接上沒賣甚麼花巧,令觀眾其實很容易分辨出哪一影段出於哪一位大導手筆。基本上由片首酒吧奇遇到掘寶回古董店為止,是徐克的故事(耿啟文編劇);由打開箱子發現女屍,阿山街頭獨行出現前妻交通失事閃回片段,到進入廢屋為止,是林嶺東的故事(鍾曉陽編劇);由廢屋中阿玲(林熙蕾飾)被撞昏,到片末草叢駁火,是杜琪峯的故事(游乃海、區健兒、葉天成編劇)。

神秘老人陳福水留下指示,讓窮途三漢得到藏寶圖,中間插入警員阿文(林家楝飾),因與阿山妻子阿玲有染而收買阿輝(古天樂飾)作臥底,暗中加害阿山,整個調子完全可以視為一部城市武俠片。如果讓徐克拍下去,可能便是:江湖落魄,捲入爭奪武林重寶,引發一段段爾虞我詐,勾心鬥角的出賣故事…….可是林嶺東沒有沿線順拍的興趣,相反,他開始把阿山扭轉成為一個潛在的恐怖份子,阿玲也有不可告人的精神陰暗面。影片調子一轉,成為一部心理驚慄片,而且帶著隨時轉為鬼魂附身的恐怖片可能(觀眾完全有空間把阿玲的表現理解為阿山前妻附身的後果)。假如說第一段已令人想起徐克熟悉和喜愛的古龍武俠小說,第二段則肯定讓人覺察出林嶺東前作《目露凶光》的影子。

情節上,林嶺東沒有為奪寶故事加添新的點子,他做的是提供新的詮釋空間,然而,來到杜琪峯手上,他明顯對深入剖析角色陰暗內心沒有興趣,阿玲的角色立即被簡化為貪生怕死見風駛舵,就像《放.逐》中陳雅倫飾演的妓女。她被汽車撞倒卻突然神奇復甦,到最後以一句「回家」,帶領三個漢子頭也不回地離開是非地,徹徹底底成為一個荒謬的虛位,不帶任何內容的風格元素。她延續了杜琪峯作品中反襯男角想像虛幻的女角位置,她毋須發聲,她只負責吸聲,吸走男人們的想像剩餘。

所以,如果你看出那些偷換膠袋、多元對立處境,以至那個草叢本身來自《柔道龍虎榜》;槍戰來自《放.逐》,請勿沾沾自喜,杜導正是要你認出他的風格。一句話:他對講通徐、林兩人鋪下來的故事沒興趣,與其說他是接著敘事,不如說他企圖用他的風格和導技拍通整個故事。

於是,阿山的「精神三變」不是由駱駝到獅子到嬰兒,而是由江湖浪漢到恐怖份子到密雲不雨的扭曲男子。說也不信,這第三段的任達華,居然出奇地跟《出埃及記》的他形神俱似。一種大男人的極度扭曲,甚至不能變成陰暗的恐怖殺手,也不是倒退(regress)至成長的某個樣態,沒有變成小男人。他對著一個仿如空殼,雖生猶死的阿玲,聲聲叫著「老婆」的時候,觀眾便見證了一種異質的變態,徹底的放棄。面對世界、社會、女人而作出的放棄。

這個,我們可名之為大男人的撒野。小孩子撒野,是得不到想要的;大男人撒野,是放棄想法子解決。《鐵三角》裡面最關鍵的對白,大抵是片末阿輝的那句:「未解決」。──雖然大家最後還是沒有渡過經濟難關,但還是不要停車,回家去,大被冚過頭,便當發了一場噩夢吧。三人中最神秘最不易動搖並且彷彿最有解決事情能力的莫中原(孫紅雷飾),原來是操普通話的。箇中的暗示固然盡在不言中,更重要的是,他拿起手槍的一剎那,明明是連開槍也不敢了,卻辯說是自由選擇,選擇了不要寶藏。金肚兜最後落在警察(尤勇飾)手上,固然是一種「政治正確」,但也顯示了,「放棄」被合理化得有點令人嘔心了。

槍與陽具、開槍和男性雄風的同構,一直是港產片的慣用手法,今天《鐵三角》連開槍也要合法化,由警察(並且由國內演員飾演)代為執行,港男的處境,可想而知。如此一個男兒故事,還說不可怕嗎?

Labels:

Sunday, November 04, 2007

健康的身體.黑暗的靈魂

村上春樹在《尋找漩渦貓的方法》中區分了成為「健康」和成為「健康的」,談到有些人總相信,文學總得關於一點黑暗或陰暗面的甚麼。

不諱言,我是他所說的那種人。

但一個作家不一定本身過得很黑暗,才寫得出黑暗的東西。村上說得好,一個健康的身體,可以藏著很陰暗的心靈。

如果過著健康的生活,便能驅走那些陰暗的甚麼,那麼,那些陰暗面也不是甚麼值得保留,值得書寫的東西吧。

所以我的朋友要是過得很陰暗的話,以後我會把村上這番話背給他們聽一遍。

Labels:

未解決未解決

不可解決的事
你的舉措
我的呼吸
如此真實
又如此輕浮
像沙漠的熱空氣
在地平線上晃動
像愚人船上的張望
看著終點
在帆收帆起的張迎間
心知遲早
只是下一次的出發

Label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