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pril 04, 2006

坐忘

很記得當年上牟宗三課時,他隨口引述老子,說到那句: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時,他以「忘其身而身存」來發揮,大談道家「忘」的哲學,但查《老子》一眾版本,沒有一個版本這句是作「忘其身而身存」,反而「後其身」,有的作「退其身」,有的作「返其身」。翻查《中國哲學十九講》,他原來已是引錯,但整理的台灣大學哲學系同學卻不敢更正老師,在註釋中把此句定為「亡其身而身存」,真要命!

忘的哲學大抵來自莊子,為了貶低老子以成全儒家道德形而上學對中國哲學的優勢大一統,牟宗三一向傾向以莊解老,把老子的形而上學話語詮釋成空有架子,虛有其表,實義仍落在莊子的人生境界上,但論境界形態,儒釋道三家,哪一家不是?實踐形上學,哪一家沒有?(佛家比較曲折)牟宗三為了完成他的判教系統,將佛老都說偏了,是否遲早會有學人正式公開指出,看來仍得視乎日後的學術權力場動向。

是的,忘的哲學大抵來自莊子,佛家也類通,即是所謂放下。《齊物論》開首即有南郭子綦隱几而坐,弟子顏成子游形容老師的坐相時說: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其死灰乎?子綦這種狀態,是吾喪我,是得聞(得接)天籟。在《大宗師》中,顏回向孔子請益,談到自己的進學程度,首先是忘仁義,孔子認為未達,再進而忘禮樂,孔子認為猶未,至能坐忘時,孔子蹴然反問何謂坐忘,顏回答道:墮肢體,黜聰明,離形去知,同於大道。(莊子筆下的孔子和顏回都是寓言故事人物,有時是被道家嘲弄的儒家,有時則是傾慕道家的儒家,有時甚至便是道家。)

牟宗三嘗言道家工夫在「虛一而靜」上,但後來自己讀書,倡行這種工夫的其實是荀子;《人間世》中顏回和孔子論修為境界時,提到端而虛,勉而一時,孔子便直接駁斥他,指出真正的修養工夫是心齋

何謂心齋?若一志,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,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;聽止於耳,心止於符。氣也者,虛而待物者也。唯道集虛,虛者,心齋也。

心齋和坐忘,只是同一工夫的兩種提法,這種工夫和虛一而靜有何不同,須作詳細分判。

Labels: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