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agments of thought on/of stalker
潛行者曾經有一個名字:盜賊。
另一個與之混淆卻成了欲望對象的名字:浪人。
我曾設想他是申公豹,賭賽輸了頭顱倒置,向前走時倒像向後.向後走時反像向前。
但老子出關,不也正是倒騎著牛嗎?
奧爾菲斯臨出地府時禁不住往後看,背後的妻子立即化為虛空,我如是看潛行者的命運。
行者之錯步 香港電影 亞伯拉罕的眼淚
香港電影 亞伯拉罕的眼淚
亞伯拉罕的眼淚
Labels: identity
posted by Longtin Shum @ 5:30 PM 3 comments
十一月十二日《潛行之恨,或愛》讀書會後,我和謝傲霜談了一會,她告訴我關於她和她的朋友的迷失,並且因這迷失而須不斷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。我想,這也許是抗咒一代面對的危險吧,當自我感覺蓋過實踐的切實衡度,行動的定性要有多虛幻便多虛幻。
十二月十七日,香港灣仔街頭爆發了反世貿示威者和警員嚴重肢體衝突的事件,警方聲稱這是一場騷亂,抗咒世代一些人一度,甚至一直在示威者隊中,事後出現了跟八九民運到過天安門的人相似的情緒反應。當然,八九民運跟這次事件不可同日而語,但"曾經在現場,面對不義威權"的感覺是同一路的,零三年激發的氣,終於在兩年後,不是七一,不是一二四,而是彷彿更大的公義(反全球化,為別人的苦難和所有人可能未來的苦難,為普遍的不義,為跨國資本家的剝削......)面前得到了咒語的"解藥",抑或,是以新的咒語抵抗舊的?以自己認同的代替不(願)認同的?
http://www.inmediahk.net/public/article?item_id=86402&group_id=11留意文中假設警察是要透過苛待示威者施展懲罰,當然暗示始作俑者是警方。http://www.inmediahk.net/public/article?item_id=86681&group_id=11留意圖文並茂急於想像及提供主流媒體"以外"的事件版本,當然,始作俑者該是警方。
Post a Comment
<< Home
View my complete profile
3 Comments:
十一月十二日《潛行之恨,或愛》讀書會後,我和謝傲霜談了一會,她告訴我關於她和她的朋友的迷失,並且因這迷失而須不斷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。
我想,這也許是抗咒一代面對的危險吧,當自我感覺蓋過實踐的切實衡度,行動的定性要有多虛幻便多虛幻。
十二月十七日,香港灣仔街頭爆發了反世貿示威者和警員嚴重肢體衝突的事件,警方聲稱這是一場騷亂,抗咒世代一些人一度,甚至一直在示威者隊中,事後出現了跟八九民運到過天安門的人相似的情緒反應。當然,八九民運跟這次事件不可同日而語,但"曾經在現場,面對不義威權"的感覺是同一路的,零三年激發的氣,終於在兩年後,不是七一,不是一二四,而是彷彿更大的公義(反全球化,為別人的苦難和所有人可能未來的苦難,為普遍的不義,為跨國資本家的剝削......)面前得到了咒語的"解藥",抑或,是以新的咒語抵抗舊的?以自己認同的代替不(願)認同的?
http://www.inmediahk.net/public/article?item_id=86402&group_id=11
留意文中假設警察是要透過苛待示威者施展懲罰,當然暗示始作俑者是警方。
http://www.inmediahk.net/public/article?item_id=86681&group_id=11
留意圖文並茂急於想像及提供主流媒體"以外"的事件版本,當然,始作俑者該是警方。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