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January 22, 2006

艮其背

艮下艮上

艮:艮其背,不獲其身,行其庭,不見其人,無咎。

象山解:艮其背,無我;行其庭,無物。

初六:艮其趾,無咎,利永貞。
六二:艮其腓,不拯其隨,其心不快。
九三:艮其限,列其夤,厲薰心。
六四:艮其身,無咎。
六五:艮其輔,言有序,悔亡。
上九:敦艮,吉。

周易與道家的關係,前人以往總是提乾卦那句用九:群龍無首,吉。而追溯易道同源時,也每每在坤卦找文章,又或者嘗試重整/發掘歸藏易的涵意,因為太明顯了,老子尚陰柔,主歸無,坤與道家的淵源大抵可料。

直至近年,艮卦與老子的關係終於被搬上議事日程,連山易和道家的關係,被認為可能是更早的。

周易的艮卦卦辭和爻辭,只是連山易在周易留下的剩餘能指,但箇中詮釋可能仍有某種啟示。

艮,直解便是止/停止,遇山而止,一個大山橫在你面前,你不得不止步。

艮加足便是退,停止之後再行,前面無路,便只有退後,所以艮包含了退的可能

易傳中的象傳,解艮為兼山(山上有山,重山,引申為止之又止):「艮;君子以思不出其位。」 彖傳曰:「艮,止也。 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,動靜不失其時,其道光明。」

儒家味重的易傳,把止之又止視為服膺道德規範或禮教名位,止於規定容許之事;有所止,便即不會僭越,守禮知禮。但真正的知禮,是應止則止,應行則行;這應,有適應時勢及具體情況之意,意味有時也要跨越規範(當然這跨越本身也同時確立了一種合法性),不能解作規定你行便行,規定你止便止。

用道家之眼看,則「其道光明」大抵不從行必有矩處體現,道家的明,是自我觀照(自見曰明),不自以為是(不自是曰明),超越世俗是非和知識上的二律背反(彼是莫得其偶, 謂之道樞。 樞始得其環中, 以應無窮。 是亦一無窮,非亦一無窮也。故曰莫若以明),故光明,其實也便是玄奧,因為道家的自我觀照便是看不到自我(所以才不自以為是) 便是讓自我退入不見,讓依我執我見而有的無窮是非當下平息(止),懷著此觀照之心境待人處世,才是道家的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,隨波逐浪,逍遙無待。

深受佛老影響的陸象山,如此解卦辭:艮其背,無我;行其庭,無物。

艮卦的卦辭和爻辭,以止於人體的不同部位占驗吉凶,轉為義理,則以這些部份為喻意;艮其背,即止於背部,為甚麼是背呢?有論者認為,對一個人來說,不知足,乃眼耳鼻舌身意欲念的衝動,惟有背部不為欲念役使,有靜止之象,故曰艮其背。如果你嫌這解法太牽強,不妨直接以背向自己為解,艮其背,其實便是面對大山,立見自我/意志的局限,遇上了自己的背反。我的行山經驗則是:看見的通常是山友的背部,山友看見的,也是我的背部,從背部,我們未必認得出那是誰,在上山下山之際,我們都沒有了自己的獨特性,我們都是一個只能從背部覺知的奔山者。

不獲其身(身,古訓為己,如老身,即老人之自稱),不見其人,不正可視為這狀況的描述嗎?

因而,這止的對象,便十分明確了。《大學》:大學之道......在止於至善;知止而後能定,定而後能靜;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儒家的止於自己,是以道德為界,至善便是那座放在自我面前的大山,平息那躁動的心,最後有所得(德)。道家的止於自己,是以自然為界,自我本身便是那座放在自我面前的大山,是自我弔詭地遇上自我,就像我行山時,看見前面山友的背影,在狹窄的山路上,他忽然停止了,我無法前進,拍拍他的肩膊,他轉過身來,赫然竟便是我自己!

自我重遇瓦解了自我的獨特性,當世上有另一個我時,我已不是我了。(你反而戀上這另一個我則是別論。)多少回我成非我,不便是我之背反?不便是艮其背?

山,素來是老人的意象,山中藏著智慧,住著山中老人(殺手集團的首領),這些都是道家的符號剩餘。《帛書周易》艮作根,要憑彼想入非非,發揮聯想的話(如拿之與「歸根復命」扯上關係),便更多文章可作了。

Labels:

1 Comments:

At 12:13 PM, Blogger Longtin Shum said...

有易書房主人著有《老子與易經》,裡面重點提到老子與艮卦的關係,現摘要如下:
1 艮象徵老,壽.宗廟,祖先,墳墓
2 艮為山,山最明顯的特徵便是靜止,老子主張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
3 艮主管丑月寅月,丑為牛,老子騎牛
4 說卦:艮,東北之卦也,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,故曰成言乎艮
  老子:上德若谷,大白如辱......大方無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......夫唯道,善始且善成
5 艮其背,背,便是背著,看不見,艮便是不見,是無,是不自見;背過身不看,也有五色令人目盲之下的修身之意
6 老子:天地之間,其猶橐籥乎?虛而不屈,動而愈出;艮:不獲其身,不見其人,故是虛,是位在天地陰陽之間的交換點
7 艮加上阜,便是限,艮有門和界限的意義(爻辭有艮其限),老子主壽,壽字含界限;而終始之間,天地之間,也便是這個限

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